2010年3月20日 星期六

能力1隨時隨地,都可以幫助別人

在這充滿愛心卻又沒有愛心的時代,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弱勢家庭的孩子在他人的協助下出人頭地,也可以看到一個傷者躺在路旁哀嚎,卻沒有一個人肯伸出援手。我們身邊的孩子接受了很多來自社會的幫助,試想,如果他也成為了那個見死不救的路人,那不是一件令人心痛的事嗎?
「助人者人恆助之」是我自小熟悉的一句話,唯有付出才能得到收穫,"教導"孩子付出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因為付出後的收穫最快樂。看到書中小佑與小甄的友誼令人感動,但回過頭來想想,讓我們身邊這些孩子也能學會幫助他人,而不是去企求他人的幫助,這才是我們在協助孩子們時應該做的事。
而蘇老師的一句「跳脫我們所謂的貧窮的循環」讓我驚醒,教育的本質不就是在於促進社會的公平,讓每個人可以更公平的面對競爭嗎?那為何在教育普及的現代,往往是貧者愈貧,富者愈富呢?這不禁讓我思考起一個問題,書中的老蘇希望小佑用毅力去完成自己的目標,幫助他成長,成為追尋未來夢想的動力,藉以脫離貧窮的循環。我們身邊的孩子們,不也多是和小佑一樣,來自低社經地位的弱勢家庭,身為教育同仁的我們,該如何協助我們的孩子,去脫離「貧窮的循環」呢?

14 則留言:

  1. 教師要如何有效地培養教育學生,以及要如何「置身其中,體驗學生的感受」
    班上的清寒學生。
    一.教師如何幫助清寒學生
    有句話說:「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經濟受到金融風暴影響,有許多家庭成人無工作,經濟陷入困境,他們寧願省吃儉用,也要為孩子爭取讀書的機會,因為他們深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只有教育才是脫離貧苦的出路。
    由於適逢經濟不景氣,以及貧富差距的日漸增大,台灣有不少家庭苦於經濟壓力而無法讓孩子順利就學接受教育。有鑑於此,教師應盡其最大力量以幫助班上、學校裡這些清寒的孩子們。
    二.教師能做到什麼?
    (一)有效運用清寒獎助學金並藉由慈善團體的幫助
    教師可以幫助班上有需要學生申請慈善團體獎助學金,不但可以減輕家長
    經濟負擔,對學生有鼓舞獎勵作用。
    (二)多觀察、關懷清寒學生
    1、定時的觀察:利用下課休息時間,找學生聊聊。
    2、不定時的觀察:例如進行家庭訪問
    3、請週遭同學的幫助:幫忙觀察同學的情況。
    經過一連串的觀察之後,審查、評估學生最需要的幫助是什麼,進而找出最
    合適的管道去幫助他們。另外,教師也可以藉許多的機會,適時的給予學生鼓勵
    性的話語或啟發性的開導,使其人生觀趨於樂觀!

    回覆刪除
  2. 我覺得除了生活物質上的補貼援助外,我想最重要的是讓這些來自低社經地位的弱勢家庭的孩子在跳脫貧窮的循環,養成堅毅,進取,樂觀,主動積極的態度,所謂,心靈上的富足更為重要,我認為這才是擺脫貧窮循環的關鍵因素,尊嚴與自信,在這些孩子身上是最難看到的,也是最難培養的...

    回覆刪除
  3. 人生「一命二運三風水四讀書五積德」,前二項是人生而來,很難改變,第三項雖可透過後天改變但也正道,而第四和第五項則是教育的本質。從此亦可發現教育對人一生影響之大。
    社會最糟的就是無法流動,則貧者益貧,富者益富,終致暴亂。透過教育發掘學生天賦、才能,尋找適合學生的舞台,再輔以品格教育,方能造就良善的社會風氣。形成人人有機會的社會型態,產生社會流動。

    回覆刪除
  4. 社會大環境的體制.出現M型的貧富拉鋸現象.冰凍三尺非一日之涵.包含了很多複雜的因素.傳媒不當渲染.價值觀的扭曲等等.而孩子在天賦智能.學習能力.家庭環境等條件下.本來就會出現一般常態性的不平等.站在學校的立場.給予經費.學習機會.設備資源的客觀條件上諸多補助.讓孩子能夠至少能在"教育"的受教基本權均等.在孩子的身上建立起正確的認知與價值觀.知道很多的不能改變.可以經由讀書來改變自己.給予自我肯定與自信.環境的困厄並不足以能夠困住一個人的心志.要的是努力..這樣應當就可無處不自得了...

    回覆刪除
  5. 現在的教育一直要我們用過去的知識.交現在的孩子.去面對未來的問題.相當的寫實......給予愛...愛可以撫平一切的不平與殘缺.給予包容...包容可以溫暖孩子的心...貧富只是表象.心中的富足才是最可貴的....

    回覆刪除
  6. 「一枝草一點露」未必要做最閃亮的那顆星,當個甘草人物也是一樣可以很快樂。發覺每一個孩子的優點,放在好的位置,用在對的時機,一樣仍是會有成功的教育。

    回覆刪除
  7. 站在教育的立場,任何改變都是可以從教育做起的,我們要相信教育能改變現狀。
    即使我們可以預見哪些孩子終難跳脫「貧窮的循環」,身在教育界的我們仍要樂觀的相信,每個孩子未來都有無限可能。身為教師,我們的任務是幫孩子建立好基石,讓他們能穩健地繼續往上爬,就從培養孩子的36種能力開始。當孩子學會尊重別人、肯定自己,相信他們會有不一樣的眼界,才有脫離「貧窮」的機會。

    回覆刪除
  8. 培養教育學生,同學是人生自我的主人、同學擁有希望的未來;時常和同學勉勵,讓同學有向上的思想,肯定自己,勤奮向上,在社會中立足、生存;生活就是不斷的學習,學習與人友善相處創造機會,學習向上提昇的力量,學習把握機會創造未來。

    回覆刪除
  9. 近年來在經濟風暴的影響下,很多家庭苦於經濟壓力而無法充分供應子女順利就學接受教育,身為教師,應隨時去發掘問題,進行家庭訪問,了解孩子的需要,關心孩子,然後找出最合適的管道來幫助他們,如協助申請獎助學金,運用社會資源或慈善團體的贊助…過程中,需注意孩子的尊嚴,建立孩子知福惜福、感恩的心,培養孩子的自信,使其人生趨於樂觀進取,將來能成為社會有用之人。

    回覆刪除
  10. 理想與現實就像鐘擺的兩端.
    每一天我們都在兩端中尋找平衡點..

    學吉他培養一個專長是...理想.
    現實就是得挨餓.小佑勇敢的選擇了追求理想.
    我在想是小朋友年紀小,無法深刻的明瞭窮困的苦?
    抑或是我們大人歷經歲月洗禮世故到常常選擇現實一端?
    很多時候我們往往為了顧及現實而放棄了理想.

    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教育的目標也是理想.
    但迫於時間現實的壓力,我們往往卻缺乏等待的耐心.
    來不及等待學生在一片的泥淖中自我摸索出一個離開泥淖的方法
    便直接給了學生一個經驗中最容易解決問題的答案…

    我想….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還是要具備多一點理想性
    凡事多一點相信.有可能.多一點的等待
    因為
    善於等待的人.最後終能得甜美的果實..

    回覆刪除
  11. 教育要從「關心」二字做起,德蕾莎修女說:「愛的反面不是仇恨,而是漠不關心」。因為蘇老師懂得付出關懷,學生耳濡目染下,同儕間學會分享與互相扶持,在這樣溫馨友善的班級中,我們看見了希望的曙光,也感受那份逐夢的勇氣與堅持,貧窮並不可怕,只要你有脫離貧窮的勇氣與決心,相信「知識改變命運」,方能促進代間垂直流動。

    回覆刪除
  12. 這篇文章中,小甄的同學愛最讓我感動了。小小年紀就能由衷的關懷同學,並適時伸出援手,真是令人讚佩!她的善良與助人的美德,我想,爾後將是她成功的元素之一。
    貧窮並不可怕,怕的是連志氣都沒了。孩子有匱乏感,反而讓他有追求的目標。記得一位大富豪曾說過:『再富也要敎出窮孩子』就是要孩子有力爭上游,追尋理想的勇氣與決心。
    身為教師的我們,無法給予孩子物質的資助,但卻可提供他們精神食糧。【相信他們】讓他們有足夠的能力和勇氣去面對未來,才是最重要的。

    回覆刪除
  13. 既然有同學願意幫忙小佑, 我很贊同蘇老師的做法--給予關懷, 但不急於介入, 讓學生有機會發揮愛心.至於改善貧窮的問題, 學彈吉他可以豐富心靈, 是精神上的財富, 恰能彌補物質上的匱乏.

    回覆刪除
  14. 站在教育的第一線,我們常為許多來自弱勢家庭的子女感到心酸與不捨,但最害怕的是他們因經濟困境的逼迫而失去自我,放棄自我。我想,除了在物質方面,教師能主動幫忙申請社會與政府的救助資源外,最重要的是給予精神上的正面力量,適時地細細傾聽孩子內心的話,使其擁有充分的自我價值感與自信,相信在未來的人生旅途上,這些孩子至少不誤入歧途,保有最真的自我。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