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2日 星期一

能力八--讀書是為自己,不是為父母或老師

「讀書是為自己,不是為父母或老師」我想在學生的求學階段裡,是一個不解之謎,也是一個很難想通的點,而蘇老師的幾項創意作業正帶有探究的味道,並想要喚醒孩子「把讀書當作自己的事」,其中一項是寫出讀書的五項理由,有人寫了「將來會有成就、能找到好工作」,我覺得對小孩而言太過虛無飄渺,太過成熟,如果學生認為在學習有可以從中獲得一些樂趣,能透過些學習活動擴展生活經驗並保持學習的動力,我想這就夠了。
在「創意作業—考試過後的深層想法」中,蘇老師不滿意的不是他們的成績,而是他們對這件事的認真程度。對照我們這個偏遠地區的小孩,家長幾乎不給課業壓力,加上近期推動的課後留校,等於家長完全把教育權交給了老師,孩子們對一學期3 次段考應該都不會感到有什麼特別的壓力,如果不是老師們的「耳提面命、威脅利誘」,我想會認真看待「考試」的學生真是少之又少,換言之,雖然要學生想通「讀書是為自己,不是為父母或老師」的道理很難,但如果真得想懂了,也才有把學習化為主動的可能,小孩子如此,大人亦然!

14 則留言:

  1. 書中提到:人總是要受點刺激,才能長大;也希望效果能一直持續下去,誰能把效果延續下去,誰就能很快跑到終點!
    學生擁有自己的選擇權,學生就會認真的思考而做出符合他們需求的決定。所以讓學生懂得讀書是為自己而讀不是為他人,此自律能力是很重要的。所以讀書要自己自動自發才能達到效果。

    回覆刪除
  2. 什麼時候會讀書?當有需要的時候就會讀書,學生不喜歡讀書因為他們不覺得書中的知識是他們需要的..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愛就是給他想要的,而不是給他你想給他的..愛情上適用..我想也同樣適用在教育上只是我會把它改成...給他想要的知識,而不是給他你想給他的知識,如果我們的教學能觸發學生想探究的好奇心.我想那就是成功的第一步了..

    回覆刪除
  3. 讀書的理由,為了通過一關又一關的考試,或者被動地回應父母或老師的殷殷期盼?外在的壓力無法誘發內在的學習動機,求知慾被沉重的書本壓抑、被一張張的分數澆熄,無怪乎離開學校後視讀書為夢魘,終身學習淪為空談。站在教育的立場,給出空間與時間,不再強迫孩子照我們想要的方式學習,先釐清讀書的理由與價值,才能為自己的課業負起責任,重新拾回探索知識的樂趣。

    回覆刪除
  4. 蘇老師之創意作業—我喜歡..想想…還有多少好點子可以做更深沉的觸煤…….
    1. 自己出功課吧!如何,偶爾出奇不意的主意,是不是也有可能意想不到的收獲。學生多多少少的反饋是值得老師善加利用的。
    2. 要認真讀書的理由!想一個認真讀書的理由,對於學生來說是正面的,是不是也可以想一個不任真讀書的理由呢?看它是不是也有可能意想不到的收獲。
    3. 考試過後的深層想法!考試是一種評量,卻也是家長.老師.學生收穫多少的評量;學生自我的加油聲,看起來還真是熟悉。
    4. 複習的選擇權!不一樣的指導,有不一樣的結果,環境的氛圍是可感染的,創造出另一種複習的氛圍,也是一種好方法。

    回覆刪除
  5. 有強烈的學習動機...才能從潛意識中.漸漸的往本我.自我.超我去完成所想要學習的知識.進而養成一種好的"習慣"
    .自然對於好奇的事物.便會有求知慾.也會保持高度的興趣.這樣讀書就不會是一件乏味的事了....

    回覆刪除
  6. 「讀書是為自己」,要讓孩子了解這個道理,真的很難。自己常常也會對著學生碎碎念,告訴他們「寫作業是給你練習的機會」、「為自己負責任」、「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等等,不過只是老師一味的灌輸,孩子根本沒有切身之痛,就像蘇老師所說,應該讓孩子自己去澄清這樣的觀念,這也是身為老師需要自我反省的地方。

    回覆刪除
  7. 關於自己出功課的做法, 我曾經讓學生把所做的家事寫在聯絡簿上, 藉此體會身為家中一分子的重要性, 學習像父母親一樣 -- 為自己的家做出貢獻。有一些父母親為了養家活口, 經常早出晚歸, 或在外地工作不常回家, 做孩子的更是責無旁貸, 經由做家事分擔父母的辛勞, 訓練獨立自主的能力。除了寫出做了哪些家事, 可進一步要求記下家裡的改變, 及完成家事後的心情。我想一個能把家事做好的孩子, 在學校也一定是個熱心公務的好學生。

    回覆刪除
  8. 身旁有不少高職畢業的朋友,大多是國中時已經放棄讀書,所以書念得不好,"高中聯考"考得不太理想,就隨便找間私立的高職念念,我弟也是其中一個。
    但在其中卻有幾個是高職畢業後,考上了二專或大學,完成了大學學業,為什麼連曾經放棄讀書的人,卻能考上大學,仔細觀察,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心態,國中時他們覺得念書沒什麼意義,所以放棄,等到高職畢業後有就業的壓力,所以他們選擇充實自己。
    透過讓孩子自己去思考,找出屬於自己的意義,他們才會真的去認真。蘇老師的作業,我在五年級時出過,當時的確有些孩子改變了一些想法,但如何讓他們維持,我至今仍未找出方法,「人畢竟是健忘的動物」。
    在這樣的理念交流下,其實可以激發一些想法,也許下次再嚐試的時候,可以做得更好更完整。

    回覆刪除
  9. 為什麼要認真讀書呢?因為讀書是為自己好,好好讀書,將來才會有成就,這個道理學生可能覺得太遙遠,無法去領會,他們只覺得讀書是為父母,所以沒有誘因,覺得讀書是苦差事,不想認真讀書,讀書太痛苦了。如果能提升學生學習的樂趣,透過一些創意學習活動,不要給太多的課業壓力,讓學生懂得讀書其實是為自己讀,而不是為父母或老師,如此才能提高學生的求知慾,學習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回覆刪除
  10. 如何讓孩子能主動學習?只要有心的老師無不絞盡腦汁,嘗試各種方法,但孩子畢竟還是孩子,仍是那麼天真爛漫,似懂非懂。志向很遠大但意志力缺了些。所以老師只好再碎碎念了。至於作業我不贊成出太多,因為我在學生時代最討厭寫作業了。我常跟學生說:上課要專心,作業認真寫,不要寫錯了,如果錯太多我的作業就加量了。因為我知道低中年級的基本功是不能廢的。

    回覆刪除
  11. 父母在教育的過程中,會把自身的遺憾(希望)加在孩子身上,要保持適度的給予壓力,合理的期望,彈性的參與,正確的價值觀建立,以及良好的品行培養,這樣讓孩子的讀書不會有負擔,並且樂觀看待考試成績,重視均衡的各項發展,多些時間陪伴孩子。教育需要等待,不要只看蘋果內的種子,而是需要更多的耐心與愛,才能讓種子中的蘋果開的處處香。

    回覆刪除
  12. 當然,我們都了解試著"學習鬆手"才能讓孩子擁有自己的"選擇權",文中提到幾種創意的教學作法,這類的想法與作法可能須視孩子的年紀與習性給予不同的彈性,但如何在適當的時機給予孩子這樣的空間,我想這才是教師或父母需要去反思的一個問題。

    回覆刪除
  13. 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天下絕對沒有白吃的午餐,沒有耕耘,哪來收穫。沒錯!讀書可以築夢踏實,可以得到無限美好的豐富知識,可以增加人生的見聞。讀書是為了自己的夢想,而不是為了父母的臉色,然而,現今社會上有太多的孩子讀書是為了有好成績,而忽略了讀書真正的意義,我認為是很可惜的。而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能力,是身為家長的我們最應該做的。願普天下的孩子們能夠自動自發的投向書本的懷抱,努力認真地去建築自己的夢想堡壘,讓我們父母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的能力,使他們喜愛讀書並為自己讀書,一起助孩子們一臂之力吧!

    回覆刪除
  14. 怎麼樣讓學生喜歡讀書?學習知識。如何引發他的興趣便是最重要的問題。課程進度是最大的框架,跳脫課程進度框架,才能依學生興趣設計出一系列的活化課程,而讓知識、體驗內化到其心智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