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7日 星期三

能力32--要學會默默付出

文中小豪因為垃圾的問題,跟老師提出班上有同學沒做好資源回收的工作,蘇老師提出三種解決方案:
一、由老師自己親自處理(費時)。
二、有人「默默付出,貼心、善良的去清洗乾淨並做好資源回收」。
三、提出的人拼命的問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最後小豪選擇第二種-默默的去付出。當然初讀的時候,最終的結局很溫馨,可是其實在真正的教學現場,我覺得還是得針對問題的初端來探究,並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與行為,才能讓小朋友知道與分辨對錯才是!!

10 則留言:

  1. 人在競爭的世途上充滿功利現實..人生的態度取決於自己要如何過活……
    對社會、對我們所處的環境默默付出是一件好事….是難得的一件好事…
    透過蘇老師這一篇活裡活現的故事..教育下一代學習默默的付出也是一種美德…
    唯有大家人人默默的付出..世代的巨輪才能邁向前…社會才能往前進步…

    回覆刪除
  2. 俗話說:「施比受更有福。 」意思是說你無償的付出,有可能得到許多無形的回報。有句話說:「認真的人最美麗。 」熱心幫助人、努力教育學生的人,是值得信賴與被學習的對象。

    回覆刪除
  3. 我不像蘇老師這麼有耐心, 碰到這樣的情況, 可能會問一下班上的學生:「是誰亂丟的呀?把垃圾放到適當的地方。」有些時候, 學生想起來了會把垃圾撿起來, 有時則不然。
    蘇老師分析了兩種方法, 小豪卻問有沒有第三種方法, 顯然他覺得前兩種方法都不太能接受, 既不想為難自己, 也不想浪費全班的時間。於是老師進一步說出事情的嚴重性, 讓小豪心甘情願的選擇適當的方法來處理, 而不是把問題丟給別人。此舉可培養學生的責任感, 並增進解決問題的能力。

    回覆刪除
  4. 談到默默付出,在學期一開始,為了能培養班上孩子主動幫忙的態度,我偷偷觀察一些默默為班上付出的好行為,並大力表揚與獎賞,不過加上了獎賞後,其他的孩子後來似乎為了獎賞才去主動幫忙,這樣的結果似乎不是我所預期,所以我再改變策略,單純給予社會性增強,但主動幫忙的頻率卻降低了,我想這個階段的孩子外在的物質增強物還是免不了,不過還是期望孩子能漸漸提昇自我主動幫忙的態度。

    回覆刪除
  5. 能盡最大努力做好每一件事,不計較事情多寡,不在乎此事是否與己無關,小豪的默默付出,想必能夠引起其他孩子的共鳴,而蘇老師透過不同的角度讓小豪有了思考的學習空間。

    回覆刪除
  6. 雖然有人默默付出幫班上解決問題很值得嘉許,不過針對沒做好資源回收的同學還是應有適當的處理,畢竟還是應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所以如果事件時常發生,老師還是有必要對學生進行宣導及提醒。

    回覆刪除
  7. 資源回收雖然看不起眼,但在實施的過程中卻包含了多種教育價值,感恩,惜福,環保,節儉,勞動...亦可視為品德教育的一環

    回覆刪除
  8. 以前教室裡常出現紙屑,同學常互相推諉,我試著用鼓勵的方法,告訴班上同學在校園或教室,看到垃圾能自動撿起來,被師長發現者就送一個獎勵章。一個星期後,效果不彰。後來規定只要自己桌椅底下有垃圾被老師看到了,一律記一個x懲戒,觀察了一段時間,效果良好。
    結論: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想想,公共場所人多的地方,滿地的垃圾,很多大人確實做了最壞的示範。

    回覆刪除
  9. 本文的老師讓孩子體悟在校園遇到不公平而微小的事件時,若是自行可解決則自行處理即可,不需要因為個人的微小錯誤而牽一髮動全身,教導孩子默默付出與包容這個舉動在團體是件很重要的態度,培養寬大的胸懷與睿智輕盈的處事態度是教師所必須教導孩子的人生課題之一。

    回覆刪除
  10. 看了這麼多老蘇的文章,總覺得這樣的事情如果發生在我的班上,學生的答案一定不一樣(應該是1吧)。班級的氣氛不同,經營的方式不同,很難用同一種方法去得到相同的答案,老師平常的經營非常重要,只有從平時努力,才能教好學生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