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7日 星期一

能力十八:要會打掃-水球肉搏戰

古人在生活教育上,認為先學會「灑掃、應對、進退」,再開始學認字讀書,揆諸當今社會,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了,從小父母總是打理好生活瑣事,就怕孩子讀書太辛苦,捨不得讓他再分擔家務,讀書彷彿成了孩子唯一要做的事,日子一久,也就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只會讀書的孩子是無法適應當今瞬息萬變的社會。

進入學校教育,有些孩子連掃帚怎麼拿都不知道,不懂如何正確使用打掃工具,自然無法掌握打掃的要領,經常是邊掃邊玩,隨意揮個兩下,就敷衍了事,有句閩南語俗諺:「洗面洗耳空,掃地掃壁角」,從打掃的態度可以看出一個孩子勤勞或懶散,做事的細心程度。學會打掃是生活教育相當重要的一環,也需要老師的指導,特別是打掃廁所,幾年前臺北市公立學校廁所委外打掃的新聞,曾經喧騰一時,「學生該不該掃廁所」引起討論。

將孩子視為苦差事的打掃工作,轉變為一場遊戲或比賽,過程中充滿歡笑聲而非抱怨聲,是蘇老師高明之處,不管是拖地比賽或者水球肉搏戰,都可提高孩子的熱忱與興趣,只要稍動腦筋,換個方式,學生也能在「玩樂」中完成打掃的任務。學校三項生活競賽中的「整潔」,也是可行的策略之一,在榮譽感的驅使下,大家共同努力維護校園環境的整潔。例如:舉辦「五星級」廁所的票選活動,將打掃廁所的工作變成一項榮譽競賽,可以帶給孩子成就感,我想或許孩子能夠更樂於打掃。

討論議題:
1.你認為學生該不該掃廁所?
2.如何落實生活教育中的整潔活動?

14 則留言:

  1. 學生除了要把廁所打掃乾淨外,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在一開始時就要給他們必要的指導與心理建設。在指導打掃方法方面,對於每一批新來打掃的學生,先分配工作,並個別教導打掃方法與需掌握的原則,例如,便斗和馬桶裡裡外外都要刷洗,不能有便垢;地板要保持乾和淨兩個原則;打掃時不要看到哪就打掃哪,應把負責的區域從頭到尾有系統的打掃一遍。
    俗話說:「一回生,二回熟。」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經驗之後,再來就駕輕就熟了,學生會發現自己是有能力可以處理好這些原本覺得很棘手的事情,而且打掃完後會覺得很有成就感。

    回覆刪除
  2. 透過比賽,原本很枯燥的拖地工作也可以變成一件開心的事,就像湯姆歷險記中的湯姆,運用他的機智,使粉刷牆壁變得很有趣,讓全村的人搶著要粉刷牆壁。而我們班的外掃區每天都有許多的落葉,小朋友卻經常掃不乾淨,也許可以讓小朋友比賽撿樹葉,每人發一個水桶,比較誰撿得最多,就給予獎勵,看看效果如何?

    回覆刪除
  3. 蘇老師利用遊戲性質讓孩子們都能自動自發的進行打掃工作,只見師生共同工作,其樂融融,也因而養成對事認真負責的態度。
    「灑掃應對進退」是整理環境、與人相處的最基本工作,但也是一般人最容易忽視的工作。孩子能自行打理生活環境,進而在家也能協助爸媽做家事,維持家中整潔。
    期望孩子能在生活教育學習中潛移默化,學會守法盡責、自尊自愛、自動自治的精神。

    回覆刪除
  4. 打掃確實是件苦差事,但只要分工合作,大家一起動手就不會那麼累了.老師視情況分配好工作,小朋友通常會很盡責的完成它.
    蘇老師的班級在畢業前夕,能徹底的做好教室內外的整潔工作.炎炎夏日,為了犒賞他們,讓他們關在廁所內,舉行水球大戰,然後趁機打掃廁所,小學生活結束了,但他們的回憶卻是永恆的.我很佩服蘇老師高明的點子.
    我舉雙手贊成學生要會打掃廁所,因為此福地是每天必須拜訪的地方,無論男女都要參與這神聖的工作.

    回覆刪除
  5. 老實說,我並不認同老蘇以遊戲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做工作的興趣。人生本來有責任,如果什麼事都要給予依靠老師、學校來給學生樂趣,那不是告訴我們的學生-你不願意做不是你的問題,而是因為這是一件無聊的事。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現在的社會,充斥著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功利主義;啃老、宅的依賴主義,及充滿假慈悲的假人權主義,在在的告訴大家,不必正視自己的責任,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回到問題,廁所是一定要掃的,而做好整潔工作,我覺得提高學生的自律與使命感是最好的方法。通常大部分的孩子的都不太能做好工作,只有不斷的教導與練習,才能讓他們做得更好。

    回覆刪除
  6. 所有的教育都還是得回歸到學生的學習為核心..若是能夠富涵教育意義與提高學習興趣..也未嘗不可...

    學生該不該掃廁所...

    學生是學校的主體.家長是學校的合夥人.若是以學校整體而言.學生本該有義務對學校盡一份心力.學校有義務提供優質環境給學生.學生也應當回饋學校.一同維護校園乾淨清潔的環境.在打掃的意義中.若是給予正確的認知概念.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落實整潔活動...必須強調群我合作觀念..至少從自己的坐位環境清潔做起.並擴大於班級內外環境.由小到大的螺旋效應.是比較有效果的...

    回覆刪除
  7. 在能力16中我提到了被日本人稱為「掃除道」的掃廁所哲學,
    發起人鍵山秀三郎說:「掃除一定會讓人變得謙虛,而且變得
    更注意細節,人如果不去注意細節的話,什麼事情都會做不好。」
    日本警方把這套哲學運用在暴走族身上,讓他們打掃公廁,
    再給予鼓勵和肯定,讓不少暴走族走回正途,犯罪率也降低了5成以上。
    清掃可以淨化人心,從彎腰打掃中學會感恩惜福,可以說是掃廁所的最高境界。
    我認同國芳所說打掃是責任並非遊戲,但如果能苦中作樂,
    讓工作不要那麼乏味,那又何妨?
    從工作中找樂趣,享受每一次經驗的過程,並從中學習成長,
    這才是更積極的人生態度。
    我也贊成學生要掃廁所,這本來就是應該學會的生活能力,
    不過當然不能都以丟水球的方式來打掃。
    至於平時學生的整潔工作,我目前是以畫分責任區的方式,
    每兩人一組負責固定的範圍,負責的區域沒在時間內打掃完成,
    就要利用下課時間再做,這樣調整之後,學生比較會積極打掃。
    不過想來好像少給了學生一點鼓勵,也許可以試試來選舉「整潔天使」也不錯。

    回覆刪除
  8. 藉著清掃學習來磨練心志的「掃除道」運動,在日本正流行。掃廁所這件事,是大家最抗拒的,但如果別人沒辦法而自己能做,那就什麼事都可以克服,簡單的清掃行動,能讓人鍛鍊出「堅實的忍耐力」,就如一位掃了十一年廁所的八十四歲老奶奶日高美惠子說:「清掃使人有活力」,掃廁所工作持之有恆,能讓人素質變好,工作更有效率,所以我贊成學生掃廁所,而且從小培養起,更該落實在生活教育及幫忙家事的活動中。

    回覆刪除
  9. 家事不用分擔、棉被不用疊,在家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只要把書念好。」這是現代大多數父母對自己小孩的最佳寫照。相對的也剝奪了孩子學習的機會及能力,誠屬遺憾。因此學校教育相對重要,除基本學科能力的傳授教導外,更應注重生活教育的實施及貫徹。從灑掃應對進退之禮開始教起,學會處理書本外的生活瑣碎雜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透過團體合作分工將學校環境打掃乾淨,學習分工合作、互助及負責做事的態度,培養孩子帶得走的能力,進而能關懷別人,充實生命,造福人群。

    回覆刪除
  10. 整潔工作也是國小階段生活教育的一項重要指標,既然是基礎教育的一部分,我想這也是學生所必須學習的項目之一。
    如何去落實? 我想教師的身教在此即顯示出其重要性。
    若教師只是一味在旁口頭指揮,而未親力親為付諸實行,又怎能使學生信服平日教師所說"一同維護學校環境"的理念?
    既不能使其信服,而又怎能要求學生將打掃工作做好呢?

    回覆刪除
  11. 蘇老師對孩子們的了解;應是最重要的事,孩子們學會心境的轉換,把勞動當遊戲,把一件辛苦的清潔工作,變成一種身體的律動,孩子既可以在清潔工作中找到樂趣,也可以將清潔工作順利地完成。
    打水球是一項活動,利用活動增進彼此的互動;又可以清潔廁所還真不賴,學生掃廁所,當然是不容質疑的問題,問題是表現優秀的掃還是表現不好的掃?
    生活的教育就是負責任的態度,學生對於自身的服務工作,應是在認真合作中完成的。

    回覆刪除
  12. 大缺點易改正,小習氣難去除.若從這個觀點來看.掃廁所可以培養學生注重小細節.我是贊成小學生打掃廁所..

    回覆刪除
  13. 李家同教授在「從基本做起」一書中提及了許多被認為不足道的事,卻對一個人的價值有深遠影響的例子。我想生活教育中灑掃、應對、進退均是基本。就讓我們帶著孩子從基本做起,改變這一代被扭曲的價值觀吧。

    回覆刪除
  14. 我直覺蘇老師真幸福,有這麼自動自發的小孩,不以打掃為苦,我想這樣的教育非常成功

    回覆刪除